欢迎访问中国历史网!

稠酒

时间:2022-04-18 22:55:16编辑:佚名

 西安稠酒是西安特有的古老名酒,酿造历史悠久。先秦称“醪醴”,北魏称“白醪酒”。唐代时酿造工艺得到发展,稠酒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人们喜爱的饮品。相传“李白斗酒诗百篇”,所饮即为稠酒。

稠酒-酒知识,酒文化,酒品评,酒友家园!-闻酒知香

 黄桂稠酒是用糯米和小曲酿成的甜酒或称其为饮料更恰当些(郭沫若曾赞誉“不是酒胜似酒”),因其配有芳香的黄桂而得名。此酒状如玉液,绵甜醇香,回味悠长,据说其历史可追溯到周代的“醪醴”。经考证,在蒸馏酒发明以前,我们的老祖宗们一直喝的就是这种米酒,尤其是唐代,“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此处所说的“斗酒”即是指稠酒,关于这一点近年来出土的唐墓壁画亦可为证:1992年在长安县南里王村出土的韦氏家族墓中,有一幅主人庭院宴客图,图上有两个女童从两侧端酒上席。有考古专家指出,这画上的酒是从旁边现压现端,一如李白诗“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所描绘的景象。其关键是一个“压”字,即用人力使酒汁与酒糟分离开,这情景,在今日西安一些“老字号”饭店中仍然可以看到。

 西安的稠酒多为家传,一代一代手工制作,数量不大,但风味却保留了下来。目前以“陕菜正宗”西安饭庄和老孙家饭庄、曲江春酒家等一批饮食“老字号”制作的稠酒风味最为纯正。当年郭沫若在西安饭庄喝了热腾腾的黄桂稠酒后,高兴异常,连声说此物“不是酒,胜似酒”。这位满腹历史故事的大文豪,大概从稠酒弥漫出的香雾里与酒仙李太白重逢于古长安的酒肆中了! 

由于稠酒放置时间一长会出现发酵和沉淀等现象,因而一般要趁新鲜时饮用,故而很多外乡人常感叹“稠酒好喝,可惜带不出潼关”,这从某种意义上更增加了黄桂稠酒的珍贵性。最近看见西安饭庄的包装稠酒已经上市,想来这一方面已有了大的突破。

稠酒制作过程并不复杂,但其过程中有些“秘诀”却不为外人所知。如今大街小巷,有些人对稠酒压根就不懂,但看到稠酒畅销,买米支锅就大胆地干起来,一桶桶“稠酒”贴上“特产”的标签就进入市场了,以至目前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原本清亮如玉液的上品稠酒却被很多人说成是“不正宗”,而倒在杯里腻腻糊糊的却被认为是“正宗”,根据就是“稠酒就是要稠”!令人啼笑皆非。 

黄桂稠酒的生产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如这“黄桂”两字就是要用鲜桂花和白糖腌制而成的桂花酱掺入酒中再过滤才能体现出来,仅此一道工序,就能使人分出正宗和非正宗来。至于其浓度,关键要看口感,并不是越稠越好。

稠酒因乳白粘稠而得名,酒液中加入糖桂花后,即为“黄桂稠酒”。稠酒是选用糯米,蒸熟加曲发酵而制成得一种原汁酒。其色白如玉,清香绵甜,醇厚爽口,具有醒脑提神、舒筋活血、健脾开胃之功效。西安传统产品,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名酒。先秦始有,古称“醪醴”,北魏称“白醪酒”。盛唐时期酿造工艺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朝野上下,莫不饮之,文人墨客为它写下不少赞誉的篇章。周恩来、彭德怀、郭沫若等领导人都十分喜爱饮用“黄桂稠酒”,并用它来多次招待和宴请国内外宾客。郭老曾赞誉为“不像酒,胜似酒”。法国前总统密特朗访问西安,点名要喝“黄桂稠酒”。

“西安稠酒,世上少有。”西安黄桂稠酒,又叫西安稠酒、陕西稠酒、贵妃稠酒。古称“醪醴”(读劳礼)、“玉浆”。为我国古老的传统佳酿,是陕西八大名贵特产之一,早已名扬天下。

西安黄桂稠酒的特点是:状如牛奶,色白如玉,汁稠醇香,绵甜适口。酒精成分含量仅为15%左右,看上去既像江浙一带人人喜爱的酒酿汁,亦像街头小吃浇蛋花的醪糟汤,不像一般酒那样清澈。称它为酒,只因喝在口中,不乏酒味而已。老弱妇幼和不善饮酒者,均可大碗来喝。饮时或温或凉,四季皆宜。由于内配有中药黄桂,使酒味有黄桂芳香,故曰“黄桂稠酒”;还因其产于长安,故又称为“陕西稠酒”。相传“贵妃醉酒”喝的就是西安稠酒,故还称“贵妃稠酒”。

黄桂稠酒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商周时期就有酿造。那时,只是不叫黄桂稠酒罢了。我国最早的医药总集《内经》里,多处提到“醪醴”。这种醪醴,就是后来的稠酒。《小雅》有“或以其酒,或以其浆”的诗句。《诗经·周颂》中还记有:“丰年多黍多徐,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蒸畀祖妣,以洽百礼。”黍指黄米,梭指糯米;醴,就是一种甜酒,可以贡献给祖宗和用于各种祭祀。可见,在商周时期,关中地区就已经是黍稻等农作物的盛产区,并且用盛产的黍稻作为酿造稠酒的原料。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称稠酒为白醪。

黄桂稠酒不仅历史渊远,而且自问世以来,就享有很高的声誉。据《汉书·楚元王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嗜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戍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稠酒在汉时已是名酒了。

稠酒的酿造工艺细巧精湛。酿造时,先将糯米泡在清水中,浸4小时,然后将米淘出,倒入蒸笼中,用大火加温蒸约15分钟,至米到八成熟,即可离火;再用洁净的冷水冲洗,待米晾干后,把米倒在案板上,拌入以小麦制成的酒曲,然后装坛封闭,促其发酵。发酵期,要使温度保持在30℃左右。三天后即可成酒。饮用时,可根据需要,从坛中取出酒醅,倒入箩筛内,加适量的洁净凉水,搅拌搓压过滤,直至酒尽醅干,倒出酒渣,将酒汁倒入酒樽里,放在开水锅中加热烧开,并在酒中调入黄桂、白糖,即可热饮。另外,也可将原汁不掺水过滤而食饮的,这叫“撇醅”稠酒。酒中液与糯米的比例以2.3:1为度。

西安黄桂稠酒,当首推城东长乐坊徐氏黄桂稠酒,如白酒中的茅台,甜酒中的张裕,黄酒中的加饭,乃是黄桂稠酒中之珍品。

西安徐氏黄桂稠酒,之所以称之为酒中珍品,是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相传周朝时,镐京城内已风行“浊醪”。《诗经·周颂》中的“为酒为醴”,而“醪醴”便是西安稠酒的前身和在历史记载中最早的美称。据《唐西京城坊考》载:“长乐坊出美酒”。到了唐代,长安城中生产稠酒的长乐酒坊,已成为达官贵人、文人骚客每每光顾的好去处。

传说唐玄宗携杨贵妃光临长乐坊饮酒,味美醇香的稠酒使贵妃倾倒,当即将手中的桂花赠与店主。店主将桂花植于贮酒园中,不料桂枝生根开花,在长安坊繁衍成林,花开时节,桂花香,稠酒香,香溢长乐坊。店主遂将桂花用蜜腌制后兑入酒中,使酒更具特色,清香远溢。“黄桂稠酒”便由此传开,至今传为佳话。

相传,李白特别嗜饮此酒。杜甫《饮中八仙酒》里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诗篇,就是对“诗圣”李白畅饮西安稠酒的生动写照。据《唐书·文艺传》载,李白居长安时,一日在当时酿造黄桂稠酒的长乐坊饮酒,因贪杯又一次醉倒在街头。时逢玄宗皇帝召他进殿起草诏书,李白醉意正浓,由人搀扶,到了殿上便要求宽衣驱热。皇帝令人取衣鞋伺候。李白乘着醉意要高力士为他脱鞋换履,平日不可一世的高力士没料到一个书生竟在文武百官面前出他的洋相,但慑于皇威,只好忍气吞声,为李白跪地脱靴。李白借酒出了一次胸中闷气,极其痛快。“力士脱靴与黄桂稠酒”,一时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话题。此后,长乐坊的黄桂稠酒更享盛名。唐代许多名酒,都因历经战乱而失传,唯独这黄桂稠酒与“力士脱靴”的趣闻一样,世代流传至今。

琼浆玉液泛芳樽。世居长乐坊的徐氏一家,祖祖辈辈以酿稠酒为业。徐氏后代徐仁福酿制的黄桂稠酒,到了明末清初时已誉满长安,声名远播。美酒是敬献英雄的“甘露”,是欢庆胜利的“琼浆”。国民党元老、一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1923年任陕西省长时,曾慕名到长乐坊徐氏稠酒店饮酒,酒后当场即兴挥毫书题:“徐家黄桂稠酒店”。徐氏将于右任题字制成的牌匾,高悬店门,一时成为徐家一大荣耀。说来也巧,中国文化革命主将鲁迅先生,1924年到西安讲学时,曾对此酒产生浓厚的兴趣,几次要求痛饮。30年代,杨虎城、张学良将军驻军西安时,宴客总要用徐家酿造的黄桂稠酒。“西安事变”时,周恩来同志曾在西安饭庄用黄桂稠酒招待当时爱国将领和抗日民主人士。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的一些领导人都十分喜爱西安黄桂稠酒。彭德怀元师曾用西安黄桂稠酒宴请过陕甘宁边区的各路将领。宋庆龄、郭沫若1956年来西安考察时,曾品尝黄桂稠酒,尝后郭老诗兴勃发,盛赞黄桂稠酒:“不似酒,胜似酒”。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西安旅游热的兴起,黄桂稠酒便成了中外游客喜爱的饮料。1983年5月,法国总统密特朗访问西安,点名要喝黄桂稠酒,饮后连声称赞:“好酒!好酒!”西安稠酒不愧是友谊的纽带。

现在,黄桂稠酒不但摆上了西安各大宾馆、酒店的宴席,更是寻常百姓家庭的“常客”。民间有诗曰:“秋风吹渭水,稠酒满长安。”每年金风拂暑,便是稠酒销售的旺季。西安城中居民,竟相到稠酒店沽酒。

徐氏稠酒称之为稠酒中的上品,还源于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科学的保健功能。徐氏酿酒自古选料十分精细。在酿制过程中,蒸米的火候、下曲的剂量、发酵的时间、冲米的水温、过酒时的转、搅、搓、揉、压等制作技法,独树一帜。酿出的酒,色白如玉,清香绵甜,加热后,醇香四溢,风味独特。由于徐氏稠酒天然酿造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不但其味美,据化验,含有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具有活血、健胃、止渴、润肺之功效。饮后可增加热量,增进食欲,延年益寿。被人们誉为高级饮料,滋补保健佳品。

现在,西安黄桂稠酒已销往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年产达300吨以上,供不应求。

都说西安钟楼附近“望春楼”饭店的黄桂稠酒属正宗,它是徐仁福之三子徐志忠技师,亲自主持酿造的。徐志忠是唯一独得黄桂稠酒酿造真传的名师。我曾慕名与友人到“望春楼”品尝。我与大家碰杯,不敢像友人那样一饮而尽。呷了几口,酒味确实不错,清甜可口,醇香扑鼻,略见粘稠,别具风味。我平日滴酒不沾,但是喝了这黄桂稠酒,使,我流连忘返。待到酒兴正浓时,西安街头已是万家灯火。虽是“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早已时过境迁,但离别饭店,总有一种“夜沉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的怅然之感。我想,酒文化应该再向深层发展,多挖掘些如黄桂稠酒这样的名饮,为人类的饮食文化增添色彩。 “不像酒,胜似酒”,这是郭沫若先生对我家乡的著名特产——西安稠酒的评价。西安稠酒汁稠似乳,绵甜适口,有健胃、活血、润肺之功效,是古都历史悠久的著名特产,由此而产生了许多古今名人与西安稠酒的一系列佳话。盛唐时期,朝野上下莫不嗜饮稠酒,饮酒作诗成为当时一种盛行的风气,因而关于稠酒的描写也很多。如韩愈的“一尊春酒甘如饴”、杜甫的“不放春醪如蜜甜”等,诗中所说的“春酒”、“春醪”就是古称“醪醴”的稠酒。而杜甫那首脍炙人口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更是伴随着文人雅士的风流逸事香飘古今。话说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受宰相杨国忠、宦官高力士排挤,心情郁闷,常常到长乐坊畅饮稠酒,往往喝得酩酊大醉。一天,唐玄宗派人召见李白起草诏书,他正好喝了大量稠酒醉卧街头。来人硬把他搀扶着去见皇帝。李白摇摇晃晃来到殿上,仗着几分酒胆,提出要高力士为他脱靴,杨国忠为他研墨。对此,玄宗皇帝虽有些为难,但悠悠万事,国事为大,只好答应他的要求。无奈之下,高力士跪在地下给李白脱靴,杨国忠躬身为李白研墨。从此,稠酒伴随着“李太白醉写吓蛮书”的传说流传到今天。

据说民国元老于右任当年在陕期间,就嗜饮稠酒,曾发出“一日不饮,茶饭无味”的感慨。1924年鲁迅先生来西安讲学,提出要品尝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白醪酒”(即稠酒)。1940年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斯诺偕夫人路过西安,八路军办事主任伍云甫特地用西安稠酒招待,斯诺夫妇饮后大加赞叹。建国后,周总理几次来西安总要品尝稠酒。改革开放后,西安稠酒更是漂洋过海,出口到世界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海外华人和外国朋友的喜爱。现在,国内许多城市的超市里也时有西安稠酒出售,你若有兴趣,不妨买来与亲友小酌一番,体味古人饮酒作诗的雅兴。

本文标签:

上一篇:高涅克干邑(cognac)

下一篇:冰啤

精彩图文